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节(1 / 2)





  当听到铭岳书院时,江沛立刻会意过来,温知非的长子温瑜与淘淘的年岁相差不大,也要马上转入书院读书的,虽说自己没有向他讲自己正为此事烦恼,不过他可能也能猜得到。

  压下心中的感动,面上露出春风般的微笑,拿出平时应对文人的态度来交际。翰林院、国子监里最不缺的就是博才之人,偶尔要向蒲阳司申请银两,与那些人打过交道。

  如此应对一个书院的夫子还是很轻松的,态度要不卑不亢,但言语中还要抬着人家点。

  “小弟曾路过铭岳书院,有幸碰到夫子开坛讲学,听后受益匪浅,没想到今日得见夫子,幸会幸会!”

  “哪里,仲泽贤弟太过谦虚了……”

  这般年轻担任蒲阳司的郎中,怎可小看,以温知非的脾性,交好之人一般都不是两脚书橱不通世故之人。

  那么大的铭岳书院想维持日常开支,只学生的束脩是不够的,除了旁人捐赠的外,还是需朝廷下拨银两的。

  作为书院的一份子,必然得为其着想,定是不能得罪手握钱权的户部官员,闵衍之也如江沛一般十分客气的应对。

  接下来大家在一起畅谈的十分愉悦,温知非知道江沛在诗词歌赋这一块是短板,尽量不往这方面扯,他没告诉这个世交好友,正与他侃侃而谈的是连学堂都没踏过的白丁出身。

  此时主要谈论的是朝廷日益重视的算术问题,这两年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算术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书院主要的目的是培养科举人才,当然得顺应趋势。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江沛可畏是应对自如。

  对方提出的疑惑耐心的一一答复,让这位学识渊博的夫子大为折服,可惜他不知道是如果话题稍微往别处偏一些,江沛就会漏了老底。

  不知不觉谈论的话题岔到聊家中孩子上去,江沛暗自好笑道,混过官场的点子真是多,放着温知非为他创造的大好机会,当然得抓住。于是便把自家儿子的读书情况讲述一番。

  闵衍之也是心如明镜,不过他并不是书院的山长,不能全权做主,但在选拔学生时可以说得上话。他承诺江沛只要淘淘功课与同龄人没有太大悬殊,入学没有什么问题。最后约好一月之后去书院考试。

  …………

  “知非兄,今日之事小弟记在心中了,不如今晚到我家小酌,家中还有两条买的鲈鱼没吃,在养着呢,小弟从三牛那里偷得清蒸的手艺,今日亲自为兄长下厨!”

  有了闵衍之的话,他家淘淘的功课向来不差,这样以来入学难题基本已经搞定,不用再为此事操心,这都是靠着温知非的人脉,心中十分的感激于他。

  “行啊,那为兄这次有口福了,家里还有坛一直舍不得喝的桃花酿,我给带过来,咱们兄弟俩好好畅饮一番。”

  温知非经常外出公干,思想豁达,对江沛下厨一事不以为意,没有什么君子当远庖厨之类的劝谏。

  “阿爹,是不是我又要换学堂读书了?”

  返回时,依然是他们四人坐同一车厢,淘淘听两人谈论的好像与自己的事有关,出声发问。

  “对,你张夫子就要被万岁爷任命为官员了,只能再教授你半月功课,还是他建议你到其它学堂的,阿爹这次为你找个更好的书院,或许能和你阿瑜哥哥一起,不过新夫子还像张夫子一样,要考校你功课。”

  儿子现已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江沛没有瞒他,把实情告诉了他。

  “阿瑜,咱们能在一起呢读书呢!”淘淘听到自己这次能和小伙伴一起入学,欢喜之情冲淡的再次的离别之绪。

  “恩,咱俩去的是铭岳书院,听我祖父讲夫子们学问很是渊博,功课教授的特别好。”

  第110章 新法

  温知非出身书香门第, 对族中子弟的学识修养看的特别重, 长子温瑜会隔三差五的去祖父那里被他考校功课。

  因而对蒲阳城一些的书院了解的比淘淘多。能与朝夕相处两三年的小伙伴一起去书院读书他也是非常高兴的, 温瑜把自己知晓的有关铭岳书院的情况告诉了好友。

  “铭岳书院?!张夫子还带我们去听书院夫子们讲过学, 里面的学长们很多,学识都很好。”淘淘一听竟是去梦想中的书院, 渐渐长开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江沛见儿子不像第一次转学堂那么排斥, 反而喜不自禁,遂放心下来, 他这个时期若是耍小性子,自己可有些吃不消,古人成熟早,儿子快要到中二少年时期了, 叛逆中的孩子没道理可讲的。

  一时车厢中气氛融洽,大人孩子彼此都有自己的话题聊,这种欢乐的氛围一直持续到晚饭结束后。

  …………

  在江沛正用心查阅卷宗,斟酌润饰着下笔写重印交子的策论时,李明睿告诉他一件即将要发生的重大事情。

  祁越找户部尚书和两个侍郎商议修改税收新法。除了准备重新征收田赋外,在商税上也有很大变化,即是采用两年前江沛上奏的阶梯式税收方式,不过不是针对个人税收, 而是整个商户或商号所得税。

  让他们户部根据前两年商贾的基本营收情况, 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梯度,尽量不要让商户不满情绪激化。

  李明睿把圣上的旨意传达后,神情复杂的看着面前的下属, 当时自己是不看好那个提议的,本来商税征收起来就比田赋繁琐很多,且逃税现象屡禁不止,若再颁布这项政策,结果可想而知。

  没想到当今万岁爷心中却一直在惦记着这件事情,刚继位就大刀阔斧的施行新政。

  只怕这个提案一经提出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哪位大臣的背后不沾点关系,就连这位下属不也是弟弟酒楼背后的东家吗。

  江沛也在想这个问题,站在户部官员的角度考虑,大家当然会同意,况且这个提议最初始于他,不过最后施行的方案,肯定是经过朝廷的审议改动过的,让其更适合于商朝。

  方案有利国库税收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小商户,可若是经由朝中大臣商榷赞同,估计有些艰难,即使同意说不定也会被更改的面目全非,失去了实行下去的意义。

  既然祁越让户部草拟方案,看来是有实行下来的决心,江沛和祁家人打了那么多年交道,清楚他们是不做则已,一旦开始必定是经过绸缪好的,有着必胜的把握。

  无论在哪个朝代,财富与拥有财富的人数都是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的现状,如今商朝的大商号不多,倘若新政从民间推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成功的几率会比较大。

  至于确定数额梯度,这个好办,自从户部有了审计司,卷宗归类这一方面做的尤其的到位,数据都是现成的,难不倒他们。

  江沛把刚刚所想,悄声告诉了上司,而后犹豫了一下,还没暂时没同他说有关银票的事情,只待税收改革成功后再提也不迟。

  李明睿听后顿觉眼前一亮,朝中有不少老古董,当时祁家军队攻破长平后,为迅速的维稳朝局,没有追责太多官员,任命的官员虽都是经过甄选过的,忠心耿耿一心为国。

  但其中不伐有很多思想保守之人,接受不了新政变革,假如皇帝强制颁布,从下往上施行,最终他们这些人也扭转不了大势。若辞官威胁,正好可以为后面培养的新人腾位置。

  两人又仔细商议了一会,李明睿让江沛草拟一份税收额度折子给他,他则把这件事汇报给上司。

  当初提议的梯度税收并不是低于这个营业最低额的商户不用再上交商税,而是要比先有的税率要低的,为了能成功走从下往上施行的政策,这个数饿得好好酌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