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5节(1 / 2)





  “为兄以为贤弟还在睡大头觉呢,看那庄稼长势多喜人,五月又是丰收季,蒲阳司的李大人若见此情行,想必要畅饮一杯,赋诗一首。”

  温知非背着双手站在栏弦处,眯着眼举目望着远处绿油油的麦浪,听到响声,回头发现是江沛,笑眯眯的故意说些话,想看他郁闷的表情。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戳他心窝子,江沛没让得逞,反而回了句

  “是啊,你们工部辛苦两三年,个个晒的似黑炭头,户部受之有愧啊。小弟我才疏学浅,若像李大人那般才华,也定要赋诗为你们颂扬一番。”

  “为兄真是小瞧了贤弟,不但算盘珠子拨的快,嘴皮子竟也这么溜。”温知非被他伶牙俐齿堵的不知如何接话,笑着摇摇头。

  河中虽有鱼,可宽阔的河面上没有打渔的小船,因这里有莫食三月鲫的说法,古人是最注重自然规律生态和谐了,青山绿水养人养心。

  沿河两岸隐隐约约的可见村镇星罗棋布,掩映在海浪般的麦田中。临近河岸的田地里,可以看到不少百姓身处田间劳作,面对长势漂亮的庄稼,人人都心生欢喜吧。

  船只每经过县镇时,都要停靠一两个时辰,一是有船客上下船,二是补充供给,有时镇子离河岸近,江沛他们会下船逛逛。

  五天后终于到达了这次公差的目的地,蒲莱船坊,这是商朝其中的一个船坊,广南、广陵之地分别也有一个。只不过照目前情形看,蒲莱的这个已被列入朝廷与工部的重点扶持对象。

  为方便造好的船只下水试航,船坊设在蒲河与其一条支流的夹角处,占地面积很大,且离蒲河与大海都不远,很是方便。

  坊里的造船匠人都是世袭制的,在户部里录的都有籍案,因工期的限制,普通的工人中绝大部分是长工。

  当初来时,几人见江沛身旁没有带小厮,这次是他们工部伸手向其要钱的,财神爷出门都如此简行,于是纷纷让自家跟着的小厮回去,搞的江沛十分不好意思,自己是家里缺人手,只有阿九一人,没法随他一起。

  当时他就在想,回去后必须给家里再添几个仆人,不然以后出门大家都不愿同他一起,说不定背后骂他装模作样呢。

  这样以来,导致了没有小厮提前去通知蒲莱知府,不能乘船直接去船坊,还需到衙门里,通知拨银一事。

  原本简单的事情变的如此复杂,尽管不是直接因为他,可江沛心里还是有丝情绪,唉,看来自己在别人眼中真是个无趣之人,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现在连做官的基本配置都不全,估计要不是入了祁越的眼,谁愿意搭理他呢。

  温知非察觉到好友情绪突然低落起来,明明之前大家谈的不挺畅快的吗?脑子转了转,顿时明白过来,要说自己这个好友,真不是个普通人。

  一般穷苦人家出身的一旦发达了,都会特别计较排面,可他倒好,怎么简洁怎么来,一切随心,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下属,据传户部的郎中李明睿也是不拘一格的人。

  “仲泽,想这多干啥?偷偷告诉你个事情啊,听人说有次在街上碰到户部的李大人,吃碗混沌摊主多收一文钱,他能理论到摊主无奈把钱退还给他,不要钱请他白吃一顿,你说最后怎么着,人家又把钱还给摊主。说是想过过御史般的嘴瘾,哈哈……”

  李明睿?没想到上司还有这样的一面,笑过之后,明白温知非是劝解自己,不用为别人的眼光改变什么,只要你有能力官位高,其它的可以忽略不计,有些无法理解的怪癖也会被人追崇。

  听了个上司的笑话后,心情好了很多,不过以后出行的标配还要配备齐全。

  朝廷在自己治理的辖区内,为船坊下拨银两改良船只,年终官员考评自己是有一功的,因而知府大人接过御旨后,对待比自己官位还低几人分外殷勤,地方官能和京官比吗。随后立马让人宣税务司的人清点府库,准备好船坊所需银两。

  里面的工匠们见知府大人笑容满面的亲自陪着几位官员来船坊巡视,想来是朝廷派来的大官,不由放慢手中的活计,悄悄的偷瞧,响起嗡嗡的小声议论声。

  知道内情的负责人激动的面色通红,担心工人们的反映让上司产生不好的印象,一怒之下不给拨银子,连忙呵斥着大家,严禁不要东张西望,保持沉默,认真做手底下的事情。

  江沛第一次来这种地方,感叹到古人的智慧真不敢小觑,里面各种船型都有,成型的被罗列摆放在水边,试航没什么问题后,刷过桐油,才算完工。

  简单的巡视一番,因他们还需在此停留一个月左右,暂且没做过多研究。

  回到匠人群中,知府抬起胳膊示意因众多官员来到大家面前,重新陷入私语的工匠们安静。

  “今日给大家带来个天大的好消息,万岁爷仁慈,给咱们船坊拨银子了。鼓励你们造更快更结实的大船。让江大人给大伙传达一下圣意。”

  第121章 差事(五)

  121

  当时江沛同祁越商榷的这次下拨五万两银子作为改良海船的专项费用, 其中的五千两是作为给匠人奖赏的。

  祁家向来注重这一方面,至于怎么奖赏让江沛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大伙听江沛要转达圣意, 纷纷自发的跪作一片。

  看着四周黑压压的坊间工人,充满期待的凝望着他, 使他感到一丝紧张, 不动声色的做两个深呼吸, 努力镇定下来, 面上保持和煦的笑意, 声音洪亮的朝众人朗声问道。

  “大伙辛苦了, 多年来为蒲莱船坊立下了功劳!万岁爷都记在心上呢, 这次本官同诸位大人奉旨前来慰劳大家。说蒲河大堤修的值不值?!当前的小日子过的顺不顺?!”

  “值!”

  “修的值啊!日子过的越来越顺畅, 万岁爷护佑的好!”

  “忒值了, 河边的庄稼再也没遭过涝,旱了还有水车汲水浇田,以往哪敢想呀!”

  “顺的很,万岁爷万万岁, 愿他老人家与天同寿!”

  场面因江沛的两句问话, 气氛彻底被调动起来,匠人们热情高涨,连带着负责守卫的衙役官兵们也都参与进来。

  “那我再来问大家一句,敢不敢想今后日子过的更好, 钱袋子更沉?”

  知府面上也是笑颜于色,心里赞叹这位倒是个奇人,以往接待朝廷派来的官员时, 大都神情严肃,一副高高在上的作态,哪像江大人面上那么和气,几句话便拉近了官与民的距离。

  察觉到他张了几次口想继续说下去,皆因底下的匠人们情绪太高昂被打断,连忙挥挥手让四周列队站着的衙役到人群中噤声。

  刚被知府大人噤声的人群,又再次沸腾起来,嗷嗷叫的大声表达着自己心中的答案。

  “只要是对咱老百姓好的,让咱干啥都愿意!”

  “想,咋不想,若是真的做梦都能笑醒!大人,是不是万岁爷安排任务了?”

  “想!”

  …………

  “万岁爷说了,这次船坊改良海船,以两年为限,每提前一个月完成差事,所有参与者奖励一两银子,田赋减免一年;凡有匠人提出的改良方法被采用者,赏钱五十两,田赋减免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