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0节(1 / 2)





  “如果青夏跟你说她有一块钱,那你得翻这个数儿。”张开元比了个四,彭文献便接话:“四块?”

  “……”张开元怀疑看向他,摆摆头:“一万。”

  “不过她跟你说什么了?让你求知欲这么强?”张开元很是好奇,钱青夏那丫头还有点喜欢扮猪吃老虎,整天在剧组嚷嚷着自己是从农村来的,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家里穷得响叮当,拍戏的时候倒是只有她一个人穿得好吃得好,过得比神仙还快活。

  这哪儿是来拍戏的?要是换个豪华的城市,那根本就是来度假的。

  “没什么。”彭文献站起来,他拍拍屁股:“今天谢谢你了啊,事儿成以后请你吃饭。”

  “诶诶诶?你就这么走了?”张开元跟着站起来,他目瞪口呆:“不是,你这么快就决定跟着那丫头干了?”

  “嗯。”彭文献举着烟:“走了。”

  “别呀,她到底哪个条件吸引你了?你给我说说呗。”张开元追着彭文献跑。

  彭文献回头,干净利落的吐出两个字:“有钱。”

  “……”你这个世俗的老男人。

  钱青夏当天就得到了彭文献的肯定的答复,她心里开心,立马和彭文献聊了很多,最后决定等彭文献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就准备创建工作室的事情。彭文献处理那边公司的事情用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来,《豆蔻年华》也正好完美收官。从郑有为的谈话中,不难听出他对结果和收视率的满意,尤其是对钱青夏的满意,难得他一个不喜说话的人,连着夸了钱青夏好几句。

  钱青夏谦虚的客套:“都是郑导拍得好剪得好。”

  《豆蔻年华》这两个月以来,也算是爆红了,这个季节没什么偶像剧播出,所以这部剧一独特新颖的题材创下了今年目前最高53.7%的收视率,大街小巷全都在议论,全都在夸赞钱青夏的样貌和演技,而且钱青夏还从郑有为空中得知,电视台已经在谈第二次的播出时间段了,打算趁着热度再接再厉赚笔钱,郑有为和钱青夏都很满意,这样下去,他们就成了今年最后的赢家了。

  恰好一月份的时候,还有一个颁奖典礼,如果能拿到奖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钱青夏从郑有为那儿得到了可靠消息了,转头把电话一挂就找上了彭文献。彭文献现在正在钱青夏从彭辉煌那儿花钱买下来的一栋小楼里忙活,彭文献过来的时候,还带上了他信任的团队人马,不过也只有寥寥二十来人,二十个人,哪怕一人一间办公室,这栋楼都还显得特别凄清。尤其是现在又是冬天,一群人都不敢工作到太晚。

  钱青夏不知道彭文献要忙些什么,反正她只用给钱,看表,签名,最后再拿着账本合计数目,看账对不对,仅此而已。

  彭文献看见她来,立马站起来:“最近有几个广告发过来,我给你选了几个,你看看对哪个有兴趣。”

  自从成立工作室以后,钱青夏就把联系方式改成了工作室的电话和名片,私人号码很少拿给陌生人,这段时间倒也乐得清静。钱青夏坐在屋子里的沙发上,随手翻了翻,挑了两个比较感兴趣的:“就这俩吧。”

  彭文献伸手接过,都是服装品牌,但不是很出名,只是给的价格高而已。彭文献不明所以,钱青夏便看向他:“他俩给的钱最多。”

  其中一个直接给了十万,也算是一掷千金了。钱青夏倒不是缺那点儿钱,她只是想随便接两个广告,让其他还没有行动的广告商看看她的影响力和代言效果而已。

  如果她能把这两个小品牌带火,那日后的代言费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钱青夏拿过旁边的小石头抓在手里玩,小声抱怨:“怎么最近都没有大制作来找我的?”

  彭文献已经是个稳重的老人了,也不知道是最近和张开元走得太近,还是钱青夏太气人,他一大把年纪了,也差点翻了个大白眼。一万块一集的片酬还不算大制作么?这一万块都够人家普通人生活一年了。

  他摸不准钱青夏的喜好,便叫人直接把剧本堆到钱青夏面前:“这些都是送过来的本子,你好好看看吧,价钱都在上面标着。”

  随后,他怕钱青夏年轻气盛,有了名气就不可一世,小心敲着警钟:“你现在还是稳妥点比较好,毕竟……”

  他话没说完,钱青夏挥挥小手叫他出去,自己则埋头翻看着剧本。钱青夏心理存着小心思,一方面她想出演后世大火的剧,另一方面又想自己挑出好剧本,让自己来捧红一部剧,成为后世人口中的经典之作和童年回忆。

  不过好剧本难找,钱青夏看得眼睛都疼了也没找到什么感兴趣的本子。

  找不到合适的钱青夏便干脆不要了,她把剧本还回去:“再等等。”

  她不急,正好最近三个哥哥要回来了,腾出点时间陪他们好好乐乐。她转而翻开另一本账本,这是小卖部的账单,里面详细记录了每天的收益以及每次进货时的支出,小卖部每天的收益稳稳维持在一千块左右,有时稍少,有时稍多,一个月下来也有差不多三万块钱进账。彭文献第一次知道她还开小卖部的时候,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钱青夏当初能那么阔气的对自己说她有钱了。

  这不是丁点儿的有钱,这是很有钱了。

  小卖部的钱每个月右彭文献定时打进她的存折卡内,所以钱青夏也不需要忙什么,虽然要支付一大笔员工的工资,但钱青夏乐得清闲,心里也很愉悦。

  简单的在工作室晃悠了会儿,钱青夏便戴上墨镜和口罩,将大衣外套的帽子往头上一戴,就是钱旺财在她面前也认不出自己的亲女儿。十一月份已经算是冬天,气温冷得不行,钱青夏虽然年轻气盛,也架不住这连日大雨引起的强降温。她刚走出工作室,就冷成了一只瑟瑟发抖的狗,钱青夏在街边买了两串热乎的烤串飞快塞进嘴里。

  老板打量她的侧脸,叫住她:“丫头,我怎么觉得你长得有点眼熟?”

  “啊?是吗?”钱青夏头也不抬的吃着烤串。

  “你和那个谁……啊我想起来了,你和那个蓝芸飞很像。”老板一拍手,激动叫道。蓝芸飞就是最近红遍大街小巷的《豆蔻年华》女主,电视剧爆红以后,模仿蓝芸飞打扮的人不在少数,不差钱青夏这真主一个。

  钱青夏抬眼,推了推脸上沾着水汽的眼镜:“哦好多人说我和她长得像,其实我也这么觉得。”

  老板见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人,顿时没了说话的兴趣。钱青夏再次推了推眼镜,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钱青夏没走两步,包里的大哥大就响了起来,彭文献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青夏,有个剧本在我办公室里放着忘记拿给你看了,这里有一个剧本我觉得还不错,我觉得你可以暂时接下来。”

  “我现在回来。”钱青夏赶紧把大哥大往包里一扔,揣着两只小手手转身回到工作室,室内有暖气,钱青夏满血复活,她走到彭文献办公室,趴在门口探出半个脑袋:“什么剧?”

  “家庭搞笑剧,预计拍两百集,很长。”

  “两百集?”钱青夏推了推眼镜:“这怕是要拍到二零零零年才能拍完吧?”

  彭文献一怔,随后反应过来:“那倒不是,每集只有三十分钟,很短的。而且我看了剧本,觉得挺有教育意义,题材内容都很新颖,你要不要坐下看看?”

  钱青夏走进去接过剧本半信半疑,新颖?能有多新颖?不过彭文献作为圈内大拿,眼光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好,如果他都说好了,那就证明还是有一定的考虑性的。钱青夏坐下来,简单看了半个小时,随后她把剧本合上:“我接了。”

  “每集只有三千块,你也接?”彭文晓挑起眉毛,不是之前一万块一集都嫌少么?

  “接,为什么不接,两百集,一集三千块,算下来也有二十万了。”虽然到手的不多,但心里总有个念想。钱青夏之所以同意,是因为这名叫《童话大院》的剧是以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为基础展开的,大致讲的是一家三口每天都幻想自己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进而引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编剧说这是将趣味性和教育结合起来,给孩子和父母上一堂生动活泼的教育课程,不过因着一家三口背景设定为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知道真相后略显沉重。

  这个剧本确实特殊,既然让钱青夏看见了,那就没有让它溜走的道理。

  钱青夏把剧本揣在怀中:“剧本我就先带走了,如果另外两个主演定了的话,记得和我说一声。”

  “行,你决定了我就给那边回话了。”